close

  王淦生
  政治哲學家羅伯特·諾奇克在他1974年出版的具有世界影響的代表作《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一書中,從自由意志主義觀念出發,明確提出了他的“正義觀”,即著名的“正義的鏈條”。這一“鏈條”由三個環節構成——第一,“獲得的正義”:最初財產的獲得必須來源清白,不得來自掠奪或詐騙。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所謂“最初財產”是指可以追溯到的初始狀態,並不以一代人為限。換言之,一個強盜如果把他的搶劫所得通過合法的繼承手續傳給了兒子,即便兒子本人完全清白,也不能說他擁有這些財產是合乎正義的。第二,“轉讓的正義”或曰“交易的正義”:財產持有過程中的每一次轉讓與交易也都必須是自由、公正的,沒有任何強權或欺詐介入。第三,“矯正的正義”:持有的正義必須是可以追溯的完整的鏈條,只要其中一環是不正義的,那麼,此後即使每次交易都合乎公正,其結果也不正義。而對於不正義的結果,應根據“正義的歷史原則”予以矯正。
  讀罷此書,我很想書生氣地借用一下這根“正義的鏈條”,來考量一下人們所擁有的財富的“正義指數”。誰都清楚,普通民眾對少部分“先富裕起來”的群體滿懷著厭惡甚至仇恨——人們常常愛將這種情緒簡單地歸結為“仇富心理”。其實,“富”與“貴”本是中國人自古以來最歆羡、最嚮往的兩種生存狀態,即便真的有人“仇富”,其所仇視的也絕非財富本身,而是那些財富擁有者非正義的獲取財富的方式。
  無可否認,當今中國在“先富裕起來”的群體中有一部分人獲取財富的環節是有悖於“獲得的正義”和“轉讓的正義”的。尤其是那些擁有一定特權的人,以權力尋租,搞權錢交易,而公權私用的結果便是——巨額財富得來全不費功夫。他們在“資本原始積累”過程中的“獲得不正義”與“交易不正義”行為,是當今社會最大的不公,是誘發民眾“仇富心理”的最根本的原因。如今,國家反腐力度與日俱增,大小貪官紛紛落馬,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仍有大量未被查處的貪腐分子和人已落馬但未徹底查清的天文數字般的鈔票存單金銀細軟被藏在保險柜、舊紙箱、衛生間、養魚塘、床鋪下……或乾脆被轉移到了國外。
  更可怕的是,這些被隱匿起來的贓款贓物,說不定某個時候就會被“洗得乾乾凈凈”,通過光明正大的渠道大搖大擺地花到了你意想不到的地方或是劃歸其情人、配偶、子女、父母、上司的賬戶。即便大家心裡都明白這些錢物來路不“正”,但又豈奈他何?因此,我們在調查、處置貪腐行為時,應當多一個心眼,多一點防範之心,直接腐敗要反,間接腐敗更要追究。無論那些“黑錢”藏到何處何時,無論那些贓錢“洗”過多少遍,我們都應查他個水落石出——這就是“矯正的正義”。只要“矯正的正義”這一環不中斷,那些貪腐者就會多一層顧忌。否則,“腐了我一個,幸福一家人”就會成為更多權力擁有者的不二選擇。保持“正義的鏈條”環環緊扣,嚴絲合縫,方可抑制貪腐分子瘋狂斂財的貪欲。
  我們的祖先對待財富的觀念便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這一點上,我們的先人與“外人”的觀點達到了驚人的一致,所不同的是諾奇克的表達更科學,更周密。在今天這樣一個大家敢於愛富、求富甚至炫富的時代,我們要樂於接受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更要考量他們獲得的財富是否符合“正義的鏈條”;人們可以接受“正義的獲得”和“正義的交易”所造成的財富不均,但是絕不能容忍因“正義的鏈條”的缺失而造成的嚴重的兩極分化。  (原標題:正義鏈條的每一環均需堅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d61pdrvq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