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公佈了中央巡視組向遼寧、河南以及中糧集團、復旦大學反饋巡視情況。巡視中發現的問題有河南省有的領導幹部生活作風腐化,為特定關係人謀取不正當利益;買官賣官問題突出,跑官要官、拉票賄選問題一度也比較嚴重;幹部帶病提拔問題時有發生。(7月8日《北京晨報》)
  近年來,受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買官賣官”問題愈演愈烈。一些領導把選用幹部作為謀取私利的平臺,只要有人送錢,什麼樣的牛頭馬面都敢提拔使用;只要收了別人的錢,什麼樣的原則都敢違反。錢權交易使幹部隊伍素質直線下降,不僅不能很好地履行為人民服務的職責,而且,嚴重地敗壞了黨風政風。買官賣官,危害甚烈。
  其實,稍加推斷,無論是買官者抑或賣官者,心中的“如意算盤”無非是想藉著權力“東風”謀取私利罷了。為了買到合適的官位,買官者必定尋門路找關係,必不可少的“打點打點”當然就是大把大把的花錢享樂了,些許工資怎能夠“塞牙縫”?錢從何處來?而賣官者,為了掌控官位,尋得更多的賣官實權,必然加大價碼,獲取更多的油水,進而再走買官路,他們自然也走向了貪腐的深淵,如此貪腐利益鏈,周而複始,惡性循環。
  不僅如此,“官場買賣”在個別地方甚至演變成為官場“潛規則”,能力低、品行差,卻能通過錢財開路而變得平步青雲,看到此,很多“懷才不遇”的幹部就難免坐不住了,借“彙報工作”“溝通感情”之名,也走上了買官的不歸之路。有句順口溜聽來頗為貼切,“不跑不送,原地不動;只跑不送,暫緩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如此病態的官場,群眾無不深惡痛絕卻也無可奈何。
  我國是法治國家,必須依法治國。而要依法治國,關鍵是要依法治吏。試想,靠金錢買來的官,可能其中不乏無德無才者。這樣的糊塗官,談何治理國家?因此,必須從買、賣雙方強化約束和監督,健全幹部選拔制度,嚴肅用人紀律,嚴懲吏治腐敗,強化監督,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原則,從德、能、勤、績、廉各個方面加強考查,把那些政治堅定、作風過硬、聯繫群眾、廉潔奉公、能力很強的幹部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成為改革中堅,帶領群眾共同奔小康。
  官場不是市場,官帽不可買賣。為政之道,在於用人。買官賣官是腐敗的極端表現,嚴重破壞了黨群關係,動搖了黨的執政根基。要改變這種現象,根本是完善和改革用人制度,堅持黨管幹部和人大依法任免結合起來,不能搞個人說了算,鏟除用人腐敗行為,向買官賣官行為亮劍,讓買官者、賣官者沒有市場並受到查處,讓買官者買不到官,讓賣官者沒有賣官的權力。這樣,才能讓德才兼備的人得到提拔重用,努力營造健康的政治生態和風清氣正的用人環境,保證全面深化改革的順利進行。
  文/高旻  (原標題:官場不是權力買賣的“自由市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d61pdrvq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