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5日是第43個世界環境日,今年世界環境日中國確定的主題為"向污染宣戰",倡導全社會共同行動,打一場治理污染的攻堅戰,努力改善環境質量,保衛我們賴以生存的共同家園。為此,各地通過培養未成年人環保意識、體驗環保人的一天、志願者踐行環保理念等渠道宣傳愛護環境保衛共同家園的重要性。呼籲大家從點滴著眼,從自身做起參與環保行動。要知道保護環境不是某一個人的事情,它需要全民共同參與,把每天都當成環保日。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還城市碧水藍天之貌。(6月5日中國文明網)
  自然環境是人類繁衍、生存的基礎,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是人類維護生存和發展的前提。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正因為自然環境是我們生存與發展的前提,因此,在面對保護自然環境這一命題時,沒有人可以袖手旁觀,也沒有人能夠袖手旁觀。因為,在我們任意糟糕環境而招致環境的報複之後,自然對我們的懲罰,那是無處不在的,也是沒有多少人能夠幸免的。在這樣一個現實背景之下,世界環境日期間,從專業人員到普通市民,從義工與志願者,到中小學生乃至幼兒園小朋友,人人行動,人人參與,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才能確保我們的自然環境能夠真正天晴氣清。不過,保護自然環境,又遠遠不是世界環境日的主題,而必須作為每一天的主題。換言之,保護環境,人人參與,我們應該由一年一度的“6·5”世界環境日推廣到一年365天。
  當然,保護環境,更需要頂層設計。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許多時候,我們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卻是冷漠得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而將過多的甚至是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形象工程或者是唯GDP為求。就在世界環境日前夕,新華網報道,在一個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城市調研時,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竟然聽到有市長這樣看待治污,“地下鋪了管網,把幾百億埋在地下,老百姓也看不見,我怎麼能幹這個事兒呢!”市長們是這樣想的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5月1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孟偉在“中國循環經濟發展論壇”上介紹,“我們的水環境面臨挑戰,COD(化學需氧量)全國環境容量承受能力是740萬噸,但是全國第一次污染源調查結果顯示,我們實際排放量有3000萬噸;氨氮環境容量不到30萬噸,但我們實際排放量達到179萬噸,都是好幾倍的差距”。
  不難理解的是,在這樣一個“好幾倍的差距”面前,個人性質的努力,在第一時間內,幾乎就被統統化為泡影。所以,保護環境,人人參與,更需要頂層設計,相比之下,後者更是迫在眉睫。從頂層重視開始,由“6·5”到365,就能夠讓每一座城鎮與每一處鄉村,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風水寶地。
  文/範德洲  (原標題:保護環境,更需頂層設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d61pdrvq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