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汽車貸款新網丹寨12月19日電 題:貴州丹寨民族手工藝品依托花旗銀行實現“借船出海”
  中新網澎湖民宿記者張偉
  飛針走線,蝴蝶展翅翱翔;蠟刀蘸蠟,花紋躍然布上;竹條編織,鳥籠巧奪天工……在貴州省丹寨縣,千年流傳的技藝,通過民間藝人嫻熟的手法變成精美的工藝品,遠銷海內外,創造信用貸款千萬財富。
  走進苗族蠟染的作坊,就像走入了另一個“世界”。10多名苗族婦女正在揮灑自如地創作,“我們全憑自己的記憶室內裝潢去畫,想到什麼就畫什麼。”50歲的苗族婦女餘向英告訴記者,“早些時候都是農閑的時候自己做來家用,現在外面喜歡的人多了才能賣出去。”苗族蠟染讓正在考察的浙江客商張燕飛大為贊嘆:“這是自由發揮的藝術,真了不起!”
  而苗族蠟染,更是引發老外強烈的探知欲。“前幾天,美國勞倫斯大學的25個學生剛剛來到我們這裡學習。”丹寨縣寧航蠟染有限公司經理寧曼麗告訴記者,“我們讓他們免費體驗,通過這一種方法去宣傳苗族蠟二胎染。”依托蠟染,僅僅是寧航蠟染一家企業便實現70餘名苗族婦女的就業,其產品遠銷美國、香港等地,年產值達540萬元(人民幣,下同)。
  民族手工藝品的走俏,讓當地民眾看到了富裕的希望。興仁鎮王家村村民自發成立了“王家村苗族古法刺繡專業合作社”,緊接著又成立了苗家女古法手工刺繡有限公司,進一步助推刺繡手工業的發展,讓原本只是自繡自穿的苗族刺繡商品化、市場化。
  王家村文書王成海說:“成立合作社的初衷就是要讓這項傳統技藝產業做大做強,為婦女提供一個創業就業和增收致富的平臺。”現如今,丹寨縣刺繡銷售產值預計突破2000萬元,平均每個繡娘月收入在700元至2000元左右。
  在丹寨,以刺繡聞名的村寨如今已達7個,從事民族手工藝品生產約有1萬餘人。而其他民族手工藝諸如古法造紙、卡拉手工鳥籠等,都已初具規模。56歲的卡拉村村民楊光偉家中已有四代人從事鳥籠製作,現如今更是父子4人都從事這一行業。楊光偉告訴記者:“現在村裡家家戶戶都在做,一年最差也有幾萬元的收入,比打工、務農的效益都好。”
  提及未來,寧曼麗略帶苦惱地說:“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我們還是很困難!因為畢竟是微型企業,經不起大風大浪。還需要政府政策、資金的支持。”而當地政府官員同樣表示,宣傳展示力度不夠、技藝傳承後繼乏人、資金投入整合力度不足等制約了當地民族手工業的發展。
  讓人欣喜的是,民族手工業的發展備受社會各界關註。美國花旗銀行自2010年起實施民族手工業發展項目,花旗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歐兆倫早先在貴陽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貴州的傳統苗族手工藝是國家級的文化財產,我們希望通過一種積極有效的方式,探索少數民族地區文化傳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有機結合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完)  (原標題:貴州丹寨民族手工藝品依托花旗銀行實現“借船出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d61pdrvq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